甲骨怎么吉凶,甲骨文算命

复述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不超过六十字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生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其中有“龙骨”,王懿荣见其上刻有字,倍感惊奇,于是立即命人到药店把有字的“龙骨”全部买回。后来,有个化名为“汐翁”的将这一事实写了《龟甲文》,在1931年北平出版的《华北日报·华北画刊》上发表。此后,人们便以为这是甲骨文发现的文字依据,其实甲骨文发现也有个认识过程。

用的甲骨是怎么制作怎么使用的?

所用的甲骨首先要经过一定的整治,然后在整治平薄的甲骨片的背面施以钻凿。钻就是在甲骨的背面按一定的程式钻一个圆形的凹槽,凿就是在已钻好的凹槽一侧再凿出一椭圆形的凹穴。在相连的凹槽中施灼,槽穴底部甲骨较薄,一经灼烤,发生爆裂,正面就显现出裂痕,称为兆纹,纵向的为兆干,与兆干相交的为兆枝,甲骨文的“卜”字就是兆纹的象形字。施灼就是,人们通过爆裂显现出的由兆干和兆枝构成的卜形兆纹来判断所问事务的成败吉凶。在甲骨的正面、兆纹的旁边,用文字记录下的内容,就是卜辞。

甲骨与周易哪种更盛行于夏商周代?

甲骨。那个时候的君王其实已经不信易了,按易得话,商是取代不了夏的,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古老秘术,用它来愚弄无知小民还是可以的,所以成汤改连山为归藏,一方面证明自己权位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却把他束之高阁,用龟甲来卜筮,因为在历次的测试中,成汤和其他人都发现这种越来越不靠谱,所以才用更先进的龟甲来,嗯,在他们看来。龟甲给周易提供了先例,再加上阴阳学说的滥觞,周易逐渐在一部分人几流传开来1、《连山》《归藏》二书起初托始于伏羲、黄帝,后来觉得不妥才又改托夏、商两代,但一般认为是汉代时依傍《周易》的伪作。2、甲骨的盛于商朝,但不一定起于商朝,具体始于何时已不可考。3、周易源于蓍筮,商朝是否有蓍筮不可考。周代商而起后,蓍筮流行,《周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的占筮书。4、周朝龟卜、蓍筮并行,但龟卜更为重要。《左传》载: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内容主要是商王的纪录(卜辞),也包括一些记事刻辞。当时的商王几乎无事不卜,从用什么祭祀上帝祖先?明天会不会下雨?禾黍是否丰收?出征打猎是否平安?到疾病梦幻的吉凶、妻子分娩时间、未来日子的祸福……等都要一番。 商王时,通常由卜官在甲骨的背面钻凿出凹穴,在凹穴部位加以烧灼,使正面出现裂纹,这些裂纹称为“兆”,商王便依据兆纹而预言吉凶。完成后,在卜兆的旁边、背面,将的时间、问卜的人物、问题、测定的吉凶、和应验的结果刻下,这便是甲骨卜辞。除了记录之外,有时在龟甲兽骨上也刻记一些与祭祀无关的事,这些属于记事刻辞。卜辞与记事刻辞两者通称甲骨文。

商代是怎么利用甲骨的

甲骨文的方法是将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在背面加以钻洞到即将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龟甲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负责观察纹路的人,也就是负责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甲骨上。

甲骨文怎么识别?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通行的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是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所以笔划细瘦,它的主要特点是图画特征比较明显,从中可以窥见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

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常常感到迷惑,所以凡有活动一定要吉凶,甲骨文的使用主要是记录殷商王室贵族有关活动。

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甲骨文

古人使用龟甲,是如何操作的?

因为我本人就略懂,对周易,星象,手相面相,均有研究我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龟甲原理:取合适的龟甲,纹路清晰的,清洗供奉以后,至于祭坛火种之中。祭师口诵道词,舞动法杖,诉诸某种失传已久的仪式,经过一段时间龟甲会出现裂纹。

由于裂纹具有随机性,而龟甲的纹路大同小异,通过判断裂纹经过的龟甲区域,对所求卜之事做解答。总的来说有点类似一套密码系统,解读规则和密匙映射明文差不多。只是其中规则比较复杂多变,难以尽言。

商代的卜骨和卜甲。殷商时期盛行的人祭和人殉,始终与崇拜上帝联系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殷商奴隶王国的建立,需要在上出现一个至高无上的大神来维护其统治,把一切现象都说成是这个大神的意志,因此,殷人的上帝和祖先神便具有无上的权威,这就是殷人崇拜上帝的社会根源。

以兆象判断吉凶的活动,在殷商时期非常盛行,奴隶主充分利用这一手法,达到了凡事都问卜的程度。商人在使用骨卜的同时,也出现了龟卜,因此,卜骨和卜甲是殷商时期遗留下来的最宝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物之一。甲骨文就是古人利用甲骨吉凶之后,在甲面上刻写的与有关的记事文字。从考古发掘的各商代遗址中可以看出,在商代早期阶段,主要用卜骨,殷人卜骨的选料以牛的肩胛骨最为常见,另外,还有羊骨、猪骨、并且出现了鹿骨,少量用龟甲。中晚期以后,卜骨卜甲并存,有时卜甲还要多于卜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