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乾卦用九是什么意思,诚明易学乾卦用九

乾卦用九解读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 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呈现无首无尾之象,吉祥。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 用九,天体运行无始无终,循环无端,因此天的德性是不可以有首的。 《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译文 乾元用九数,是因为变才能使天下治。 乾元强调用九数,是因为表现天道变化的法则。 解读在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与坤卦多出了“用九”、“用六”,这两句既不是爻辞,也不是卦辞,而是说明《周易》占筮的体例。 一种解读:(占筮时取用老阳之数,不用少阳。老阳在哪一爻,就用这一爻的爻辞占断。老阳可以在一卦中的任何一位,周流六虚,无首则无尾。 群龙无首一般理解为没有首领,但从周易哲学观分析,其基本意思为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天道运行如日出日落,四时更替,都是首尾回环。 另种解读:“用九”是占筮出现乾卦,而且全爻都是老阳,亦即全爻都有变成阴爻的可能时,这时就引用“用九”的断语。 当然,其他各卦,也会出现全爻变化的情形,但都没有附有“用九”“用六”的断语,就得看本卦的卦辞来占断。 阳极阴生,全卦与各爻,势在必变,没有不变的可能性。 阳刚势极,必然变为阴柔才会安定。因而,乾卦要由“初九”开始,彻底了解各爻的变化,善加运用,不要被变化拘束。 阳刚的运用,应当遵循天的德行,顺其自然而变通,不可争强好胜,刚柔兼备,才能安全吉祥。 运用法则而不被法则拘束,冷静、客观、通权达变,才能掌握变化,善用法则。 乾坤这种 周而复始 的转化,表明 宇宙万物之生生不息 ,掌握这个生生不息的转化规律并能善加运用,也一定会大吉大利。 乾卦的学习至此完结,此后将开启坤卦的学习 学《易经》智慧,过简单生活!

易经里面所讲的,九二,九三,九五,上九是什么意思

九三,九五等,都是易经特有的“爻"的名,比如说乾卦,是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六道杠杠(即“六爻”),这六道杠杠每道杠杠从下到上分别对应 “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这是爻的名,每个爻都有爻象,比如“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易经的一个重卦有六个爻,为了表示他们六个的位置,我们用特定的方法来表示他们。

有以下解析:

回到那个立在太阳底下的木棍上,当太阳照在木棍上,木棍的影子映在第一根横杠即第一根爻上时,第一根爻变为阴爻,就是六,我们可以用“初六”表示这第一根阴爻。

如果木棍的影子没有映到第一根爻上,那么第一根爻就是阳爻,就是九,我们叫这第一阳根爻为“初九”。

第二根我们叫六二或者九二,同理第三根叫六三九三,第四根第五根也一样,叫六四六五,或者九四九五。

扩展资料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跪求大师通俗的解释。 易经中的“用九”是神马意思

用九:见群龙天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在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与坤卦附有额外的“用九”、“用六”的断语。“用九”是占筮出现乾卦,而且全爻都是老阳,亦即全爻都有变成阴爻的可能时,所用的断语。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记事中,有“乾之坤”的记载,这时就引用“用九”的断语。当然,其他各卦,也会出现全爻变化的情形,但都没有附有“用九”“用六”的断语,就得看本卦的卦辞来占断。如前所述,刚阳盈满,就会产生“亢龙有悔”。以乾卦来说,阳极阴生,全卦与各爻,势在必变,没有不变的可能性;反而阳刚势极,必然变为阴柔才会安定。因而,乾卦要由“初九”开始,彻底了解各爻的变化,善加运用,不要被变化拘束,才能“用九”而不被“九”所用。也就是必须超然于事物之外,客观的观察分析,掌握变化的法则,适切因应,才会无往不利。一群龙,仔细观察,不论多么刚健勇猛,却没有争强好胜,领先变化的现象。用人事比拟,刚强有力,但不逞强争先,居于领导的首位,能够平等共存,和衷共济,以这种处世态度,必然不会招来凶险,当然就是大吉大利了。“象传”进一步解释说明,阳刚的运用,应当遵循实践天的德行,顺其自然而变通,不可争强好胜,刚柔兼备,才能安全吉祥。说明运用法则而不可被法则拘束,惟有冷静、客观,不冲动,不逞强,不妄动,通权达变,才能掌握变化,善用法则。孔子在《文言传》中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又说:“乾元用九,乃见天则。”这实际上也是说:群龙皆非老阳,乾卦就不会产生变卦;群龙皆为老阳,乾卦就要转化为坤卦,而那个坤卦必皆为老阴,又要转化为乾卦,结果乾坤便要处于反复转化之中。这都是吉祥之象。乾坤这种周而复始的转化,表明宇宙万物之生生不息,掌握这个生生不息的转化规律并能善加运用,也一定会大吉大利。为政者和管理者只有不逞强竞争相互和衷共济,谁也不居其首,互相平等,自由自在的共存,这才是大吉的现象。

16易经文言乾卦第六爻: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原文 上九曰:“亢龙有悔①。”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②,是以动而有悔也。” 注释 ①亢龙有悔:亢龙,指状态非常活跃的飞龙。有悔,指超越了自己能力范围,会招致祸患。 ②辅:辅助。 直译 上九爻辞说:“龙飞到一定的高度就应适可而止,如果继续往上飞,就会招致灾祸。”这是什么意思? 孔老先生说:“太尊贵了,再没有位置可以安身。太高贵了,下面就难有亲上的人。有才德的人都处于下位,而高高在上者得不到好的辅助,动辄就会招来祸殃。” 详解 上九爻相当于太上皇,就是退休了。上九爻是“亢龙有悔”,已经“亢”了、过了。 子日:“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这句话是深深的告诫,得位之人“用誉”,给你面子,给你荣誉,那是得位之人的做法,是得位之人有智慧才这样做的,他也完全可以不“用誉”,也没有错,与退位之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退位之人应该清楚这些道理,已经退了位,就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 “贵而无位”,人凭什么贵?凭什么高?所谓的母凭子贵,都不算贵,真正的贵是得位,得了位才贵,没有位,就没有贵。所以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贵而无位”就很麻烦。 这句话也说明了,退休的人已经没有位了,其实已经不贵了。什么是“得位”,就是阴爻得阴位,阳爻得阳位,就是合适的人得了合适的位。有些人没那个能力,即使谋得高位,可能也不会维持太久。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抱怨,抱怨社会不公平,甚至还抱怨自己的出生……事实上,机会曾无数次地摆在你面前,只是没有好好把握,或者因为能力不够水平不足,没有认知自我而坐失良机,这就需要提升对自我的认知,自我的认知是何其难的事情!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想要贵,就必须得位,那扫垃圾的岂不是一生都不贵?不是的。 如果你扫得特别好特别干净,特别到位,发挥到了极致,由此得到荣誉,就有了社会地位。我认为如果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得位,就是贵。 所以要用开放的思路来思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得了位你就是九五至尊,你就贵。 “高无而民”,“民”,众也。什么是“高”?有民才高,这是核心。如果你是独来独往的独行侠,那不叫高。就是你的言你的义要有人听,有人执行,有众人跟随,才是高。我们经常说高贵,高贵的人不是自以为是,眼睛不看别人的人,真正高贵的人是收敛于内心,充实于内心,明白自己的位,并且言义都相同,而且有人听其言,也有人执行之。 后面讲:“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圣人”与“贤人”有什么区别?圣人是有所做为,有言有义,简而言之就是内心有德有修为,并且能够感召周围的人,就是圣人。“贤人”是内心有修为有才德的人,感觉有点像佛教的“大乘”与“小乘”的区别。所以九五爻是圣人,上九爻退了位,就是贤人。贤人没有人帮辅了,因为没有位了。“是以动而有悔也”,没有帮扶和没有人执行你的言,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妄然行动,否则只会悔恨终生。 上九是一个受到谴责的君王的形象,原因是他盲目亢进,“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上九知进而不知退,受愚妄骄奢之心的支配,追求比九五更高的位次。这就好比太上皇,尽管尊贵无比,却丧失了行使权力的能力。由于高高在上,得不到民众的拥戴,得不到在下位的贤人的辅助。对于一个合格的君王来说,有位、有民、有贤人辅助,这是三个必备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动而有悔”就很自然了。 , "��2�K�=

《易经》乾卦的爻辞是什么?

《易经》乾卦的爻辞是什么?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如何知道自己的显示卡是否支援3D加速 现在的显示卡都是可以支援3d加速的开始——执行——dxdiag,在directx诊断显示专案那里开启 为什么乾卦、坤卦会多出用九、用六?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卦多出一条爻辞曰“用九”,坤卦多出一条爻辞曰“用六”。 易经中的八纯卦,每卦六爻,共四十八爻,每爻代表一个月(阴历),四十八爻代表四十八个月,合四年(阴历)。 由于阴历一年354天,一个阳历年365天,差11天,故每三年需加一个闰月,五年需加两个闰月。所以上述四年(阴历)里需加一个闰月。四年(阴历)后,第五年需再加一个闰月。这样一来总共50个月,这50个月就是易传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来历。 阳爻曰九,代表大月30天,故“用九”代表:闰大月30天。 阴爻曰六,代表小月29天,故“用六”代表:闰小月29天。 以上是“用九、“用六”的原始起因。 “用”在历法中是“使用闰月”来调整岁差的意思。以上是《乾坤谱》关于“用九”的解释。 晋代杜预注解《易经》时“用九”意思是乾卦六爻皆变。 用九 用六什么意思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 乾卦多出一条爻辞曰“用九”,坤卦多出一条爻辞曰“用六” 《易经》中只有乾卦和坤卦中分别出现了“用九”和“用六”,这是为什么?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是爻辞吗 用九是对卦中阳爻的称呼,乾卦全部是阳爻,所以称用九。用六是对阴爻的称呼,坤卦全部是阴爻,所以称用六。对爻辞的理解要活用,它是古人对卦爻动变的经验性的总结,但也是有使用条件的,不是绝对的,这个条件就是四值。 为什么乾卦、坤卦会多出用九、用六?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卦多出一条爻辞曰“用九”,坤卦多出一条爻辞曰“用六”。易经中的八纯卦,每卦六爻,共四十八爻,每爻代表一个月(阴历),四十八爻代表四十八个月,合四年(阴历)。由于阴历一年354天,一个阳历年365天,差11天,故每三年需加一个闰月,五年需加两个闰月。所以上述四年(阴历)里需加一个闰月。四年(阴历)后,第五年需再加一个闰月。这样一来总共50个月,这50个月就是易传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来历。阳爻曰九,代表大月30天,故“用九”代表:闰大月30天。阴爻曰六,代表小月29天,故“用六”代表:闰小月29天。以上是“用九、“用六”的原始起因。“用”在历法中是“使用闰月”来调整岁差的意思。以上是《乾坤谱》关于“用九”的解释。晋代杜预注解《易经》时“用九”意思是乾卦六爻皆变。 满意请采纳

怎样解释易经中的用九,用六?

综述:《易经》所谓用九只见于乾,用六只见于坤,用九因为六爻皆为老阳,阳极故转为阴,表示乾卦正向着坤卦转变,用六因为六爻皆为老阴,阴极故转为阳,表示坤卦正向着乾卦转变。

简单来说如果6个爻都是9,就使用用九,如果6个爻都是6,就使用用六。

古时卜卦,每爻所卜的结果只有6、7、8、9四个数字中的一个,6和8为阴,7和9为阳,阳性进,阴性退,故6为老阴,8为少阴,7为少阳,9为老阳。

所以当我们卜卦是六爻皆为6或皆为9的时候,所得的坤卦或乾卦,就会处在一个即将变化的状态,把这种状态称为“用六”和“用九”。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

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