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聘礼都有什么,结婚男方给女方聘礼有哪些

古代皇室聘礼清单古代嫁妆及聘礼清单

古代的婚嫁礼节和现代相比历来繁多,很多人都好奇古代的嫁妆以及聘礼,那么下面就来看看古代嫁妆及聘礼清单,古代皇室聘礼清单!

一、古代皇室聘礼清单

1、黄金二百斤。

2、白银万两。

3、马匹六十匹。

4、金茶筒一个,银茶筒两个。

5、银盆子两个。

6、绸缎一千匹。

7、驮甲二十副。

8、玉器二十件。

9、玉如意四柄。

10、龙凤呈祥珐琅盘一套以及名人字画。

11、还有古代的各类糕饼、鸡鸭鱼肉、甚至还有府邸良田。

12、皇室的聘礼,一般会用十里红妆来形容,表示送的东西非常多。

二、古代嫁妆及聘礼清单

1、聘礼

(1)聘金,就是我们现代的彩礼。

(2)聘饼,一担(五十公斤)。

(3)海味,各种海鲜。

(4)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

(5)鱼,大鱼或鲮鱼。

(6)椰子,即有爷(椰)有子的意思。

(7)酒,四支,表示爱情浓郁。

(8)四京果,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

(9)生果,生生猛猛的意思。

(10)四色糖,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

(11)茶叶、芝麻,因为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以茶叶作礼品。

(12)帖盒(礼金盒),盒子里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龙凤烛、一幅对联。

(13)香炮镯金,香(无骨透脚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镯(龙凤成对喜镯)。

(14)斗二米,男方准备十二斤糯米、三斤二两砂糖,给女方做汤圆用的。

3、嫁妆

(1)针线盒,贤妻良母的标准。

(2)合欢被,被子越多,甚至象征女方家越富有。

(3)鸳鸯枕,表达了对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

(4)龙凤毛巾,寓意长长久久、幸福甜蜜。

(5)喜盆,又叫聚喜宝盆,有送喜招吉之意。

(6)喜梳,秤之为“结发”,有“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之意。

(7)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

(8)都斗,用于彰显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富裕。

(9)剪刀,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

(10)算盘,新人对未来安宁富裕生活的理想与规划。

(11)绣花鞋,和偕老的偕谐音,是说两人会白头偕老。

(12)尺子,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13)压钱箱,表示女方家庭富裕,用来收藏心爱的东西。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皇室聘礼清单。古代嫁妆及聘礼清单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男方送彩礼女方要准备什么?

一、男方送彩礼时的注意事项1、一般来说提亲要在半年左右,因为现在的酒店宴席比较难定,特别是到了结婚的旺季比如在过年过节等。2、如何提结婚的事:男方应该向女方的父母问什么时候来提亲比较好。3、前面的问题都确定后,就是上门去女方家做客提提亲的事情啦。4、对于真正要有提亲这个仪式的地方来说,肯定要选择个吉日,这个一般长辈会为你选好的。5、提亲的时候也是有规定的不能超过十二点,最好是在6点左右到。6、在就提亲的人数的规定,一般男方去的都是双数,父母肯定是要到的。7、还有就是提亲时候得见面礼啦这个说的实物,比如你要带些苹果,甜的东西等。8、在就在谈事情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说话,以表尊重。二、送彩礼给女方需要注意什么1、首先,聘礼是指聘请时男方表示敬意的礼物,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聘礼一般在结婚之前就需要交易完成的事项。2、其次,不管是在中国的哪一个角落,男方给女方聘礼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聘礼一般给多少的难题,聘礼价格每一年都在变化。三、男方下聘礼需要准备哪些物品首先,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传统的聘礼还是不能遗忘的,烟酒糖茶、猪肉鸡肉火腿、套装、红烛等等。而且无论是什么样的聘礼都需要准备双份,寓意着“好事成双”,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比较传统的聘礼以外,还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准备。除了礼金以外,首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当地的习俗和商议的结果来决定是准备三金还是五金。当然,除了男方需要下聘礼以外,女方也要做出相应的回应。在下聘礼的当天,女方可以准备一些礼物作为回礼。也可以直接从男方的聘礼中挑选一部分出来还给男方,以示自己的礼貌,无论挑选什么都要选择双数的,寓意着好事成双。

古代婚礼上,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是什

聘礼又称财礼、聘财等,古称“彩礼”,是男方家向女方家下聘的礼金。聘礼的多少,要由女家来定。在中国,聘礼的多少由男女双方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在旧时代,聘礼的多少是女家父母对女儿未来生活的一种保障,也是女方家庭对男方家庭的经济考察。聘礼的多少也能体现出女方父母是否把女儿当作一家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聘礼的数额越来越大,但也有很多地方保留着“聘礼”这种习俗。

下聘礼都需要准备什么 男方下聘礼是哪些东西

现在很多人对传统婚俗都不是很了解了,下聘礼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环节,但是真正知道下聘礼都需要准备什么的人可不多。另外,男方下聘礼是哪些东西呢?聘礼本身就是男方表达自己诚意的时机,礼品本身一定得筹备周全哦。 一、下聘礼都需要准备什么 1、时间地点 在时间地点方面,下聘礼的礼物种类一般是在双方谈婚论嫁的时候,双方家长就已经谈妥的内容。而下聘礼的时机,通常是在正式的婚礼之前。如果大家举行的有订婚仪式,可以在这个仪式上下聘礼。没有订婚环节的话,男方要选一个合适的日子,主动去女方家里下聘礼。 2、礼物准备 聘礼礼品种类有很多,过去常见的有大雁、喜饼、肉类等物品。现在来看,聘礼通常是、汽车、房子之类的东西。具体的礼物类型,要根据自己当地的婚俗来决定,但是一定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 3、注意事项 在下聘礼这个流程中,首先在礼物准备上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将每份礼物都准备成双数的,取成双成对的美意。另外,男方在登门下聘礼时,自己要端正态度,做到有礼有节,最大程度的展现自己的诚意。 二、男方下聘礼是哪些东西 男方下聘礼时需要准备的东西,根据地方风俗不同会有所变化。整体上看,最常见的几种聘礼礼品有结婚三金、喜饼糖果、聘金彩礼等。很多地方都有结婚三金或者五金的说法,就是送给新娘的一些金饰。 而喜饼算是比较传统的结婚聘礼了,包含的有四色糖果,还有枣子、花生等干果。聘金多少不定,但都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不可有天价聘金的陋俗。 结语: 本文给大家介绍了详细的下聘礼注意事项及礼品准备,相信有了这篇攻略,大家筹备计划会更加完满吧。

古代人在结婚的时候也要准备聘礼吗,都要准备什么东西?

现在结婚需要什么?三金?彩礼?还有酒席?父母那代人结婚需要三大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婚礼要求。

古人要比我们现在更加重视婚礼习俗,各种结婚的程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因为在古人眼里,坏了规矩以后就会不顺利!

我们看看古人结婚都需要什么!

古人结婚之前需要三本书:聘书,礼书,迎书。聘书用来定亲的文书。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

礼书在男家送聘礼时用的文书,列明聘礼的内容。

迎书,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给女方的文书。

男方在结婚的时候需要为女方准备: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如意秤,取材于传统婚礼仪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海味﹕发菜是必须的,取其发财之意。其他还为根据经济状况而定,有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三牲:鸡两对,猪肉三到五斤。

这些东西在现代眼里可能不算什么很贵重的东西,但是这只是寻常人家需要准备的,那些个高门大户不接地气,咱们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但是我们也是要知道,即便是这些“小物件”,对古人来说,也是十分珍贵重要的,不仅是难得,更重要的是里面的真诚的祝福。

古代结婚六礼?

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六礼历史

历史沿革

《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中国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婚姻程式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通常与[三书]合称[三书六礼]。[1]

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结婚。“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婚礼仪式力求简化***由证婚人宣读礼堂所备证书,各方代表代表颂词,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或奏乐等***,拜天地、闹洞房等封建习俗也被逐一剔除。[2]

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婚姻,于是对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就逐渐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就是我们常说的“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3-4]

古籍记载

六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

“六礼”即六个礼法,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俗谚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另《梦梁录.卷二十》∶“婚娶之神,先凭媒氏。”因此,媒人是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旧说是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后世以“文定”作为订婚的代称。《礼记·昏义》谈到亲迎后新郎新娘“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后世夫妇成婚成为“合卺”就是从这里来的。[5]

六礼详细说明

纳采

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纳采”为六礼之首。《礼记·昏义》日“:纳采者,谓采择之礼,故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也。”清人秦蕙田解释说:“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意为男家向女家求婚,由媒妁代为转达。女家同意后,再收纳男家送来议婚的礼物。纳采礼物用“雁”。《仪礼士昏礼》“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至 于何故用“雁”?《仪礼士昏礼》者认为“: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者。”《白虎通·嫁娶篇》则曰:“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又婚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彭大翼《山北方白雁,深秋乃堂肆考》云“:《古今诗话》:来,来霜降,谓之霜信。”郎瑛《七修类稿》却认为“:雁,诸书止言知时鸟也。行有先后。故以之执贽,以之纳采。” 另外,《艺文类聚》一书中还从其他角度解释用雁之因“:雁,候阴阳,待时乃举,冬南夏北,贵有其所。”

按以上各家说,纳采以及其他婚礼用雁,不外乎三层含义。一是取阴阳往来,

纳采

妇人从夫之义。所谓“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夫为阳,妇为阴,用雁者,取其妇人从夫之义。二是不失时,不失节。雁为候鸟,秋去春来,从不失信。以上三义,其一取阴阳往来,妇人从夫显然是汉儒们的臆测,不合先秦事实。后两种看法,各有所长。如果仅以候鸟来看,似乎取义不足以证。燕子是以时分居南北,又何独以取雁呢?看来用雁除失时之外,更有取其行止有序之义。雁以转徙飞行,率以老而壮者居先引导,幼而弱者尾随其后,从不逾越。而长幼有序是儒家礼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把这个原则用于婚娶,使长幼有序而行,非万不得已,不使叔季跨越伯仲而成婚,符合儒家精神。而这种行止有序的行为,除雁以外,其他候鸟是没有的,故用雁为五礼之贽。 除以上含义之外,用雁在当时还有喻其从一而终、不再醮之义。周朝时期,从一而终的婚俗已为社会所提倡。当然,从一而终不仅仅是指女子对男子的忠贞不渝,对于男子来说,同样有意义。在一夫一妻制的农业社会里,要求小农家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小农家庭本身的需要。这类情况在《诗经》中有不少反映。《诗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人乎,与子偕老。”《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诗.王风.大车》:“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歌中强烈地反映了人们要求配偶永不离异、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为了强化社会需求,或者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因而把具有“从一而终”属性的鸿雁引进婚礼。因此,五礼用雁,其原因就在“雁”这种候鸟兼具有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问名

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名有两种,一为名字之名即女子出生三月时所命之名。二为名号之名,即以姓氏为名之类。至于男子之问名,在纳采时先已通报,故问名只问女名而不及男者。问名礼物仍用雁。礼序为“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问名之目的有二:

一是防止同姓近亲婚姻;

二是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当事人之婚姻是否适宜。

纳吉

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纳征

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纳吉”和“纳征”,这两项礼目往往并在一起进行。这是订婚的主要手续,宁波人对此称作“文定”,宁海人称“下定”,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金,一般都使用实物和代金。宁波习俗按女方当事人年纪为依据,一岁用老酒一担,以16岁计,送酒16担。约合48块银元的聘金。有些地方也用稻谷计算的,每岁一担稻谷,价值与老酒差不多。这一礼目中双方都用红绿描金书帖,也叫“龙凤书帖”。帖上写的都是一些吉利话,但有一定的程式,男方写“素仰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壁”;女方回帖则写:“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极,九如庆祝”等话。

请期

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请吉日将迎亲,谓成礼也”。即近代意义上的择日《礼仪.士昏礼》云“: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男家通过卜问神灵,确定了娶亲吉日后,即派人告之女家,征求女家的意见。

亲迎

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为六礼最后一道程式,即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婚前一两天女方送陪嫁到男方家,女方请人铺新床。亲迎意义有二:一则表现由从妻居制向从夫居制转变以后,母系风俗的传承。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表现出对女子的尊重。但同时,它也含有从夫居这一婚制的到来是不可扭转的事实,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

先秦时代,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自天子以至庶人多行此礼“。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是为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定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水之滨。“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辆彭彭,八鸾锵锵”。是为诸侯亲迎的隆重场面。反之,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婚,则被认为不合礼制,会受到世人讥讽。故班固说孔子作《春秋》是寓褒贬,“讥不亲迎”,在当时,

亲迎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妇就只能认命“,从一而终”了。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须在次日完成“谒舅姑”,即成妇之礼;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庙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