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事业遗憾,诸葛亮的一生经历总结

诸葛亮一生三大遗憾是什么呢?

诸葛亮一生三大遗憾是什么呢?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比如关二爷,张飞,诸葛亮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而说到诸葛亮,不管你是不是读过《三国演义》,对他都是十分的熟悉。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就是刘备身边的“智多星”。然而,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任何人一生中都会有自己的遗憾。即使诸葛亮很聪明,他有时也会做错事。诸葛亮一生有三大遗憾,可以总结为:爱错一人,信错一人,跟错一人。

1.爱错一人。诸葛亮是个有才华的人。后人都叫他卧龙,根据历史记录,他身高8尺,长相样貌也是很出众的。这意味着他是一个身高183厘米的英俊男子。但他娶了一个叫黄月英的女人。据说黄月英不是一个普通人。她懂得天文地理和礼法,是一位难得的才女。唯一的缺点是她的样貌很丑。然而,诸葛亮不是一个看脸的人。他看到的是黄月英的内在美。所以“妻子的外表”是他第一次感到遗憾。

2.信错一人,马谡失街亭。这个故事想必所有人都知道,马谡是一个缺乏实践经验、又有很多想法的人,但他的实践能力并不好。然而,诸葛亮却非常相信他,把最重要的街道亭交给了他。尽管有人劝阻,诸葛亮还是这样做了。可以说,诸葛亮非常信任马谡。但马谡却辜负了他,街亭失守,最终马谡也难逃被杀的命运。

3.跟错一人,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为刘备效力的。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刘备和蜀国。当他年老生病时,他也献身于蜀国,牢记刘备的指示。但诸葛亮追随刘备的时间是错误的,刘备并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好。刘备其实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虽然诸葛亮的选择是错误的,错跟了刘备,但他忠于刘备这份心是令人佩服的。

诸葛亮的人生经历是什么?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人物经历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诸葛亮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9]  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该史料后被《资治通鉴》引用。《晋书》则记魏军卸甲轻装,日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水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而陈寿所著《三国志》里,两种说法均无记载。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面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回答。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汉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有“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之谚。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大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分析诸葛亮一生的成败得失

诸葛亮的功绩是公认的,才能没有那么神,但也是非常出众。给小编的感觉,他最喜欢用火计。从一开始火烧宛城给刘备整了一个家,再到火烧藤甲兵安定南方,也足够看出他善于利用自然之物。曹操多次攻打刘备,都被诸葛亮用计策化解。但奈何刘备实力薄弱,总是被曹操追着打,曹操自然也没有把孔明放在眼里。直到赤壁,赤壁是诸葛亮的成名战,削弱了曹操,立足了刘备,天下三分,也是顺利实现了当初的统一大计一部分。此战之前诸葛亮多次化解周瑜故意刁难,还成功收纳庞统。草船借箭也是给吴魏两国秀了一下自己的才智。此战之后,骗得荆州,大势的基础奠定。而且还稳定人心,要知道刘备封一个半路出来的村夫做统御三军的军师,心高气傲的关羽第一个不服,仗着刘备和自己是兄弟,各种抗令和刁难。而诸葛亮的心理战打的相当好,避其锋芒,缓缓图之。赤壁之战收割阶段,可以说是捞战功的美差,诸葛亮给上上下下所有将领都安排了任务,唯独没有关羽。关羽就着急了,因为自己不上肯定没有战功,被人笑话。而且关羽的气性也不允许他游手好闲。便质问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我的任务,诸葛亮乱七八糟说了一堆,意思就是你不行,完成不了。关羽气极,立下军令状领命而去。他的任务不是别的,正是头功,劫杀曹操。可当看见曹操,曹操上演苦肉计,关羽知恩,就放了曹操。关羽便按军令请死。这便中了诸葛亮的计,再各种推搡,饶了关羽,关羽之后便佩服诸葛亮,以军师敬称。再后来,西进图刘璋,北上占定军山。诸葛亮的前半生可谓风风光光,功不可没。

诸葛亮的一生经历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扩展资料:人物故事:1、求娶黄月英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2、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3、三气周瑜当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八阵图》:功成名就的诸葛亮,杜甫为什么要为他惋惜?

 这份惋惜不仅是对诸葛亮更是对自己的惋惜之情。《八卦图》前两句试分别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从这两句诗描写了诸葛亮前半生的丰功伟绩,创造了八阵图,为蜀国政权的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诸葛亮的生平来看,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请出了诸葛亮后,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有了用武之地,在刘备身边诸葛亮散发着他智慧的光芒。

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国统一天下的伟业而奋斗中。那拥有如此多的丰功伟绩并得到重用的诸葛亮有何遗憾?答案就在后面的两句话: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在诸葛亮辅佐刘备后代时,发生了种种事情导致诸葛亮在朝政事物的话语权降低,蜀国也一步步走向腐败。统一天下的伟业难以实现,尽管,晚年诸葛亮依旧为大业努力着,但奈何时局已定,难以扭转乾坤。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统一大业也没有完成,这就是诸葛亮的遗憾。

从杜甫的角度来看,杜甫年少才华横溢却得不到重用,朝廷用一个小小的毫无实权职位打发了杜甫。尽管如此,杜甫依旧在岗位为为百姓奔走,体察民苦。中年的杜甫被贬谪,此时的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百姓疾苦。

杜甫的遗恨是对朝廷腐败的遗恨,是对当朝者不管百姓疾苦只争权夺利的遗恨,更是对自己的壮志难酬的遗恨。因此,这种遗恨是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恨,更是对自己才能得不到施展的遗憾。

诸葛亮一生有两大遗憾,分别是什么?

文|飞鱼说史

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没有过多言语寒暄,只是淡淡一句话:

原来你也在这里。

对于刘备来讲,诸葛亮就是他一生所遇见最对的人。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的将来,更没有可以与曹魏、东吴瓜分天下的蜀汉。

不少人对于诸葛亮的印象是,此人是完美无缺的,他鞠躬尽瘁,他死而后已,他任劳任怨匡扶蜀汉,他为了光复汉室殚精竭虑。

但这只是《三国演义》中刻画出来的诸葛亮。

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也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还是很腹黑的那种普通人。

如果抛开《三国演义》中的刻意美化,而在正史《三国志》中寻找关于诸葛亮的记载,我们便能发现,诸葛亮从登场开始,就开始耍心思了。

诸葛亮为了自己的仕途,能娶一个丑女为妻,单单这点,就让人望尘莫及。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了,娶个丑女怎么了,人家那是真爱,但如果黄月英的爹不是与高爽并列的沔南名士,诸葛亮真的能相中一个丑女吗?

我看未必。

那么如果是才高八斗心怀志向一表人才的您,愿意找个相貌丑陋的人渡过余生吗?

假如您说当然愿意啦,那么,就请原谅我思想的狭隘,是丑陋的想法没有跟上高尚的行动。

诸葛亮是拥有大智大慧的聪明人,他的谋略和远见也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但是诸葛亮一生真的没有犯过错误吗?

当然不可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是普通人自然也会犯错,细细想来他一生有两大遗憾:杀了一个该放的武将,放了一个该杀的文臣。

那么武将是谁,文臣又是谁?我们一起来看。

刘备:诸葛老弟,我走后,蜀汉就靠你了

相比较曹魏的谋士集团,刘备的谋士真是少得可怜,除了诸葛亮外,还能搬上台面的便是庞统,只可惜庞统英年早逝,被刘备的胆小给霍霍了,放着庞统的上策不用,选了一个中策,结果庞统身先士卒率军攻城时,被射了个透心凉。

庞统去世后,最开心的当属诸葛亮,因为再也没有人能与他抢饭碗了。

后来东吴和蜀汉两大集团为了荆州争得不可开交,而关羽也被东吴斩了头颅,这让刘备怒不可遏,于是他不顾朝臣反对,率领大军攻打东吴,结果兵败夷陵,郁闷到无以复加的他,病逝于白帝城。

在临终前,刘备进行了托孤。

将自己的宝贝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还别说,日后的诸葛亮对刘禅是真的很照顾,除了让刘禅祭祀祭祀宗庙,军政大事从不让他操心。

如果不是后世的褒扬,诸葛亮其实和董卓、曹操等人也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可以被称之为“权臣”,还是一手遮天的那种。

在刘备交代了刘禅的事情之后,还特意嘱咐了一句: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为何刘备非要强调这一句呢,这是因为他看出了在自己死后,诸葛亮将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其中就包括和诸葛亮一直交好的马谡。

而诸葛亮杀的该放的武将便是马谡。

马谡:人生中如果连一次犯错的机会都没有,我活着也没意思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他兄弟五人,在当时都比较有名气,江湖人称“马氏五常”,后来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做起了官。

在这个过程中,马谡认识了诸葛亮,并且喜欢谈论军事谋略的他,很受诸葛亮的赏识,有那么一次,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马谡就为诸葛亮出了主意,让诸葛亮很顺利就摆平了此人。

后来马谡又建议诸葛亮放了孟获,从而得到了当地的民心。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让诸葛亮对马谡十分信任,虽然刘备去世时,说不要重用马谡,但诸葛亮又怎么会听呢?

等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就不顾朝臣的反对提拔马谡做了先锋。

结果,想必您也知道,那就是马谡不听手下人的劝阻非要在山上扎营,结果被张郃断了水路,蜀军大乱,张郃趁机攻打,马谡不敌,带着一些将领跑回了蜀国。

回到蜀国之后,诸葛亮气急败坏,把马谡连同和他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人全部斩首了。

马谡应该为这次失败负责任吗?

当然应该,不过却罪不至死,那为何诸葛亮非要杀他呢,这是因为诸葛亮要把锅都甩给马谡,他不能让朝臣因为马谡质疑自己,从而挑战自己的权威。

马谡一死,群臣发泄了愤怒,他自己没有任何损失,依然还是位高权重的大丞相。

其实马谡真的不该杀,就拿秦国的大将李信来说,他带了20万攻楚,结果一败涂地,嬴政也没有杀了他来泄愤,而是让他戴罪立功,之后李信更是战功赫赫,在缺少第二梯队战将的蜀国,谁又能说马谡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呢?

杨仪:我就是小人,怎么啦,要干架不成

诸葛亮其实一生对于武将都非常忌惮,而他对于文官却又比较好,或许在诸葛亮看来,只要自己在,文官就翻不起大浪,但是武将就说不好了。

诸葛亮生前比较信任的文臣是杨仪,但是杨仪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在他的眼中,根本容不下其他人,朝廷上的人,能被杨仪收拾的,就没有几个过得好的。

博学多才的刘巴,就经常被杨仪陷害,刘备称帝后,为了让刘巴过得舒服一下,就把杨仪给调走了,可是等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再次提拔了杨仪。

还把杨仪任命为了参军,让他一直跟随着自己。

诸葛亮去世之后,杨仪觉得丞相之位是他的了,就十分傲慢,后来却被蒋琬抢了先,于是他就整日里抱怨,其他官员也都离的杨仪远远的,这让杨仪更不是滋味。

后来杨仪的态度和怨言就被传到了刘禅的耳朵里,刘禅可没对杨仪客气,直接将他给流放了,但是杨仪依然没有醒悟,继续上书诽谤。

这让刘禅不能忍,于是就派人去把他给抓回来问罪,杨仪害怕便了。

所以,杨仪早就该杀,不然也不会在诸葛亮死后把蜀汉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由此可见,诸葛亮一生所犯的这2个错误,杀了一个该放的马谡,放了一个该杀的杨仪,都是诸葛亮看人不准导致,当然也有可能是诸葛亮的私心在作祟。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