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看周岁还是虚岁,算命说27结婚是虚岁还是周岁
老人说逢九不能结婚,请问逢旧是算虚岁还是周岁呢?
虚岁!
怎样读懂《易经?
怎样读懂《易经》?——把握两个观念,一种思维方式
胡立根
一、读懂《易经》,首先要明白一个观念,就是天人合一。
八卦的产生,是先民们观察自然的结果。所以,八卦的卦爻辞,一般认为是者的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1)自然现象变化;(2)历史人物事件。(3)人事行为得失。(4)吉凶断语。后来的解卦者也主要是根据这些卦辞所记录的具体的自然人事现象,进行揣摩,以此断定吉凶。因而,无论是设卦的思维还是后来人解卦的思维或占卦的思维,其前提就是“天人合一”,天道、人道原本一致,人事与自然是相通的。因此阅读《周易》,必须贯彻天人合一的思想,才能得其精髓。如坤卦,坤属于地,而马驰骋于大地;坤卦性属于阴,故占断为“母马则吉”。《彖辞》在解释坤卦卦辞时,自然也从“大地”这一自然现象入手,将地的美好品德与君子应该遵循的原则相类比。《象传》同样遵循这样的思路,提出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伟大思想。
由八卦到后来衍生的卦爻辞,往往是就某一动态的事物进行描绘,者根据卦爻辞所描绘的物像动态去体会卦理,感悟事理,获得人生或具体的行为指导。如震卦,以雷声作比拟,说明人事。卦象是上下卦都是震卦,表明巨雷滚滚,连续相击,是强雷暴。而卦辞就是在模拟人听到雷声之后的表现,虽然雷声令人恐惧,但因为行事者敬畏天象,小心谨慎,因而不用害怕,只要行动找到了适宜的法则,仍然可以谈笑风生。
二、读《易经》要明白的第二个观念是阴阳。
周易,其思维方式其实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古人云: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而简易居首。阅读易经,从一个基本点开始,那就是阴与阳,这是整个八卦和易经的立足点,八卦相重共64卦,384爻,实际上就是由阴爻和阳爻这两爻的不同组合演化而成。易经解释世间现象也是以阴阳两个基本概念为核心,世间的一切事物与这两个概念形成关系:天与地,日与月,前与后,男与女,刚与柔,动与静,等等等等,实际上,我们的先民是先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将世间万事万物的特性加以抽象,最后归纳抽象成阴阳两个对立性质,形成阴与阳这两个关于宇宙的最基本概念,然后用这两个近乎宇宙模型的阴阳概念,来进行演绎,来解释世间万象,所以,在所选的这两段文字中,就很自然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概念:天地、乾坤、日月、寒暑、男女、尊卑、高下、刚柔,也正因为如此,复杂万象,在这里就变得简单了,变得明朗了,变得容易把握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所以,易经的简,不是简单的简,而是简易的简,是简约的简,是以简驭繁的简,是在对世间万象作了归纳抽象之后的简,实际上是一种数学的简,计算机的由“0”与“1”形成的计算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阴阳思维方式。所以,古人卜卦,又叫算卦。我们的古人是聪明的,可惜的是,我们后来只满足于这样的简单抽象了事,没有深入下去。
三、读易经在思维方式上要采用象征思维。由卦象出发,再参考卦名,然后去理解卦辞。
就六十四卦的产生而言,应该是先有卦象,再有卦名,最后才有卦辞,因而,读懂六十四卦,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先是卦象,再是卦名,然后是卦辞。古人关于周易八卦的所有解释都从这里开始。
所谓卦象,就是指该卦的六画。而六十四卦是由八个基本卦所组成,所以卦象最终就落实到八个基本卦的卦象,即: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在八卦的发明过程中,这八个基本卦,分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乾”象征天、圆、君、父、玉、金、寒、冰、大赤、良马、木果,等;“坤”象征地、母、布、釜、吝啬、子母牛、文、众、黑等等。这些象征就是所谓的卦象。
例如《咸卦》。周易咸卦为兑()上艮()下,所谓泽山咸。咸卦卦辞很简单:“亨。利贞。取女吉”。
咸卦是由在上的兑卦和在下的艮卦组成。兑卦的卦象为:沼泽、少女、说话、羊、口、巫神、口舌、折断、果实成熟而坠落、硬碱地、妾、西方。艮卦的卦象为:山、少男、阻止、狗、手、小路、小石头、门楼、果实、看门人、老鼠、豺狼、坚固而多节的树、东北。
这样咸卦的上泽下艮合在一起,象征什么呢?象征少男在下(表示男子谦逊地对待女子),少女在上(表示女子得到尊重),合起来象征少男追求少女。艮卦象征止(不动),兑卦象征悦,合起来表明爱情专一、婚姻为正配。也就是说咸卦象征夫妻的感应、感情,婚姻的正配。
于是卦名就做“咸”。“咸”在古代就是“感”的意思。因此,整个咸卦,从卦象到卦名,都是感应的意思。
于是卦辞说:“亨。利贞。取女吉。”意思是:通达,吉利的贞卜。娶女,吉利。
为什么卦辞说咸卦是吉利的呢?因为男女交感,互相感应,形成一个和谐局面,所以,夫妻感情是好的,婚姻是和谐的,当然就是吉利的。
所以,后来的《彖辞》(解释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话)说: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悦),男下女(男子谦逊地对待女子),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上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也。
所以卜卦时卜到咸卦,往往就涉及到感情方面的事、相处方面的事。
这样,咸卦所揭示的人生智慧就是:感应、就是交流,就是和谐,就是谦逊地对待人和事。
于是《象传》(解释卦象的话)说:《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意思是:君子以谦虚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教益。
可见,只要把握了八卦的基本卦象,从象征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八卦也许并不难读。
一般人的年龄是按虚岁算还是按实岁算啊?
各地不同的吧。我们这如果是问老人的话,都是按虚岁算的。现在好像没什么区别,各家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不过从传统风俗上应该还是虚岁。如何看懂《易经》
我一直觉得《易经》是世界上把辩证法运用得最成熟的著作,简直可以说出神入化,无人能及,我真想把桌子一脚踹倒,以表达我激动的心情!在观察与表达这个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时候,人总是感到无能为力,所有的一切自以为是都失灵了!而且还有茫茫的,自我不可感知的未知世界,和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复杂的人生。把这一切杂乱无章冥冥中似乎又有章法的一切进行表达与陈述,以便我们能认识这一切,就算不能控制这一切,至少在心里上得到一些安慰,就成为古今仁人志士不停奋斗的一个目标。中国古人把自己认识世界最高的智慧都藏在一本书里,这本书就叫《易经》。 远古时候还没有文字,但人们通过生活观察发现,有一些东西总是强大的,耀眼的,有一些东西总是弱小的,不起眼的,但强者总有衰落的时候,弱者总会经历繁盛,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后人总是要强加感情色彩,认为盛时要谦逊,败时要坚强,总是让人又想做到又别扭,忘记了更深刻的更持久的自然之力,在自己体内也存在。祖先用一根完整的、坚硬的木棍代表强大者,取名为阳,用一根断开的、脆弱的代表弱小者,取名为阴,这就有了中国哲学史上,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阴”和“阳”。阴阳永远处于相克相生中,它们是整个世界最稳定,最本质的东西。当然世界不可能只有两样东西,为了进一步图构出世界更加丰富,更富变化的基本元素,人们又进一步由阴阳推演出八卦,来模拟图解整个现实世界,这种用最简单的线条组合来表达丰富变化的现实世界的思想,真的是一个天才的创举,我对原始先民们简单而高深的智慧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文王又将八卦演化为更加复杂丰富的六十四卦,来象征天地万物的种种迹象与情境,当然是以人为中心,配上爻词与卦词,使得《易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这就像宇宙的演进一样,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到多,但那根主线始终不变。从古至今,对《易经》进行哲学层面阐述合格的只有孔丘的十翼,其它的水平不够。孔丘使得《易经》系统化,条理化,给了《易经》以理论支撑,使得《易经》的本来面目展现在众人面前。对《易经》最大的曲解就是认为《易经》的那套对世界的诠释与现代科学完全不同,辨证法,唯物论,这是《易经》的两大基础,你给我说这与现代科学有什么不同?要讨论要深入到《易经》具体的每一卦,每一爻,不要泛泛而谈,你就会觉得,嗬,说得还真他妈在理,真他妈科学,牛!算命为什么用虚岁而不用周岁,是何道理?
你好!这个道理是人一生下来就存在于天地之间了,并不是等到周岁才存在的;换而言之,虚岁就有命了,用不着等到实岁才有命。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大家平时生活中说年龄是用“周岁”还是“虚岁”
一个人的真实年龄应该是周岁还是虚岁?有两种说法,说虚岁的,有其依据和道理,说周岁的,也有其依据和道理。 虚岁说一一 《黄帝内经》云:“天地之间,之内,其气九卅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历代学者,有种论述。总而言之,就是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中的天干地支,就是阴阳五行之气在人体间的具体标志,人体是自然界阴阳五行生克演变的产物,故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人体与天体,互相感应,成为一个统一体,即人气与天气相通。研究易经五行的学者认定人在母腹中初始成鼻时,就与天体互相感应,人气就与天气相通了。人孕母腹中,人体天地互相感应,人气就与天气相通了。人未出生,怀胎十月,吸纳天之气共十个月,即人在世间已存在十个月了,这十个月就算一岁,一出生就是一岁。排年的天干,从甲到癸,共十个。人在母腹生存十个月,经历了十个天干,因此,其岁就计作一年,即一岁。另外,人一生下来,来到人间一天,就遇上那年的生肖。倒如那年是鼠年,人出世那天,就以鼠定属相。如过了一年,他(她)的属相就是牛了。因此,老祖宗坚定不移地律定:人一出生就是一岁! 周岁论一一人出生,加入人类社会,作为人类中的一员,在世上被人见到,被人承人已活了一年,所以活了一年才叫一岁。例如登记户口。。。工作人员如到家庭中登,只见到一家四个人,即爷爷奶奶儿子儿媳,儿媳已怀孕,工作人员也只认为这个家只有四口人,不会说这个家有五口人。户籍登记只记周岁,这没有什么差错。 我认为,人家问你多少岁,你就虚岁多少岁,周岁多少岁吧!一一我们老祖宗,认定人的岁数是人在母腹中成鼻那一天算的一一尊重老祖宗这门科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