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养生法营养保养修养的意义,易经里的养生法则

中年人如何养生中年人养生方法

中青年时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可使组织器官提前衰老,过早地发生老年病,等到六七十岁时才开始养生,已经太晚了,各脏器组织的衰老已不可逆转。所以说养生要从中青年开始。中青年该怎样养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年人如何养生,欢迎阅读。

中年人如何养生

1.测体重

要注意体重,过于肥胖会减少你的寿命。采用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即用身高的平方除1.70,结果是2.89。如以体重,所得数如超过25为超重。例如你的身高是1.70米,用1.70×2.89,结果是25.95。(正常指数是20-25) 果你的体重是75公斤,用75÷

2.不抽烟

抽烟会使寿命平均减少10年。在40—50岁间死亡的人,30%是因患与抽烟有关的疾病而致命。因抽烟而患肺癌、支气管炎的占总患病人数的9%;有20%的抽烟者患心力衰竭。但若在50岁以前戒烟,你仍可恢复健康。

3.少喝酒

对某些人来说,酒有着特殊的危险。如抽烟的人,酒又喝得很多,其患食道癌的危险可能增加44%;酒能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头癌的可能性;酒可升高血压,从而导致心脏病和脑卒中。

4.控脂肪

每天脂肪摄入量不得超过总热量的30%,也不可少于15%。高脂肪饮食可导致肥胖症、心脏病和高脂血症。

5.多果菜

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每天至少应食用400克水果和蔬菜(不包括土豆)。

6.多纤维

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食物纤维有助于消化,保护你免得胃肠道疾病。

7.多进钙

中年人应注意补钙。鱼、杏仁、绿色蔬菜和奶制品(脱脂奶)都含丰富的钙,应多吃。

8.重淀粉

淀粉能保护你不受病菌感染,能预防心脏病和癌症。你的食谱上必须有面包和米饭,也可每天吃80克小扁豆或土豆。

9.常吃鱼

吃鱼能延年益寿。鱼脂肪少,而且多为人体所必需的脂肪。多吃鱼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10.少吃盐

每天食用比身体所需多10倍的盐,就有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对有慢性肾病、肝病的中年人更是不利。

11.少咖啡

咖啡同心脏病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每天喝6杯咖啡的人,死于心力衰竭的风险可增加3倍。

12.少吃糖

糖不仅会毁坏你的牙齿,而且会加大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

13.多运劫

45岁左右常进行体育锻炼的男子,比不锻炼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要小3倍。每天应当锻炼30分钟。年纪大的人应当从事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爬楼梯等。          14.忌乱性

性生活不能乱。撇开有患艾滋病等性病的危险不谈,变换性伙伴会造成心理压力,并使生活失去节奏。

15.淡名利

不能不顾健康、不惜代价地去追求升迁发迹。过分劳累和不安定的生活是影响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16.择居处

医生们发现,生活在一个不适宜的环境里,会经常生病或烦恼,中年人应尽量改善居处条件。

17.选职业

应从事你喜欢做又能胜任的工作,否则职业对你的寿命将会有不良影响。

18.避车祸

中年人如果能认真研究和坚持做到养生要诀,就有利于延年益寿。现提出二十法,供中年朋友参阅。

车祸是人类的第四大杀手,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癌症和呼吸道疾病。 19.勿自扰

消极的情绪(紧张、焦虑、忧郁、沮丧)会使人生病。不要老去想生活中那些悲哀和苦恼的事,尤其是死亡、事故和疾病等。

20.应结婚

有配偶的人,早死率比独身者、丧偶不口离异者明显要低。

休息方面

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犯养生之大忌——硬熬。

身体疲劳时不可硬熬 疲劳的身体需要尽快恢复体力,这也是人体所具有的一种自动控

制信号和警告信号。如果不按这一信号立即采取措施,使体力恢复,那么人体就会积劳成疾。

所以,当中年人自我感觉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思维迟钝、精神不振、心悸、心跳和呼吸加快等症状时,就不要再硬撑下去了,应立即休息。中年人不宜熬夜,不宜做突击性的工作,同时思想要放松,胸襟要宽广,心情要舒畅,不要因一些琐事而烦恼,不要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应尽快采取保健措施,消除身心疲劳。

身体患病时不可硬熬 中年人的大脑、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在不知不觉中衰退,细胞的免疫能力、再生能力和肌体的内分泌功能也在下降。

中年人对头痛发热、咳嗽、乏力、腰酸、腿痛、便血等不适症状不重视,听之任之,强忍下去,易因拖延病情酿成重症。因此,当身体患病时,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切忌病体硬熬而导致重病染身。

饮食上不可硬熬 水是人体最需要的物质,中年人必须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每天饮水6—8杯为宜。渴是人体缺水的信号,表示体内细胞处于脱水状态,如果置之不理,硬熬下去则会影响健康。

肚子饿时应立即进食,不要随便推迟进食时间,否则可能引起胃肠收缩,出现腹痛、头

昏眼花,甚至昏迷、休克等症状。经常饥不进食,易引起溃疡病、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

中年人承受的压力大,更应该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地安排好休息和睡眠。

1.选择最佳卧姿 现代医学人认为,右侧卧对生理健康有益,因心脏偏于胸前左侧,右侧卧全身肌肉放松,心胸不受压迫,呼吸舒畅,能保证睡时全身氧气供应。

2.最佳方向 不少学者认为,头朝南或北睡觉,顺着地磁南北方向,可产生生物磁化效应,使生物电加强,利于器官机能调整,易于身体健康。

3.最佳温度 一般说,人在15-24℃的环境温度中,可获得安眠。

4.最佳时间 成人每天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不足4小时者残废率是前者的2倍,每天睡10小时以上的人,不利于身体健康。

5.最佳枕高 枕头成人以10-15厘米高为佳,相当于睡者一肩高左右。

6.最佳床铺 从脊柱的生理弯曲要求而言,席梦思床、钢丝床都不是十分理想的睡床,最佳的是木板床,其次是棕棚床上垫上褥子,能使脊柱保持正常状态。

饮食方面

生命以新陈代谢为基本特征,从生理角度讲。衰老是由新陈代谢衰退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现象。新陈代谢包括合成和分解两方面,从细胞寿命的改变中可以看到,新细胞产生率随着人体年龄到一定时间后其增长会不断地下降,并发现40岁是一道界线。人30岁以前合成代谢高于分解代谢,30岁~40岁两种代谢的速率基本持平,40岁后分解代谢高出了合成代谢。古代对衰老初始现象的细致观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灵枢·天年篇》云:“人生十岁, 五脏始定,血气已通,真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须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人经过生长发育到成熟,接踵而至的将是各种生理机能和形态学上的退行性变化,我们称一时期为“中年衰变期”。研究老化的专家们特别重视来自中年这一时期的信息,指出延缓衰老的关键任务在中年人身上。

拨准你的生物钟

控制人体的一切活动的生物钟以24小时固定节奏进行运转,原因是人的脑干中存在一个管理时间节律的神经中枢,它对人体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体内分子水平的激素、酶、各种受体都有明显的作用,并形成与昼夜同步的节律。《内经》上说:“阳气尽而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寐与寤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白天要有正常兴奋,晚上就会出自然抑制。中年人基本已形成“皮层动力定型”,即一日之内,精神状态有几个起落:上午8时、下午2时、晚上8时精神最佳,在最佳状态持续2小时后各有一次回落,中午常有困倦感,晚间10时睡意袭人,与《灵枢·顺气一日四时篇》所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基本吻合。人脑中的生物钟虽有一定可塑性,但总的格局已定。中年人如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睡眠、起床、工作、学习、活动、娱乐、进餐的话,必然造成人体生物钟的混乱、失调,对大脑的健康是有危害的。科学家对中年知识分子提出的应时功效法,就是利用上述的起落规律,指导你掌握人体的生理节律,帮助你科学而合理地安排工作、学习、生活,让你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保持大脑的活力,保持身体的青春活力。

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

营养物质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活动、新陈代谢所必需。来自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但就其化学性能和生理作用不外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每天通过膳食摄入搭配合理的各种营养素是保证人体健康必要的前提,这在营养学上称做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苟或某种营养物质过多或不足,均会影响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而损害健康。

膳食中总热能供给不足,日久就会出现负氮平衡,表现出消瘦、体重减轻、乏力,生理功能也受到影响而失调。但是根据饮食消费情况分析,40岁以上每天膳食供给的热能超过标准者,亦复不少,应该清楚多余的营养会转化成脂肪贮积起来,是引发肥胖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饮食习惯、某些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过多所致营养素间失衡和中年人动脉硬化、肿瘤有很大关系,如能在膳食上作合理调整,将有效地控制这些病的发生。膳食中抑制这些因素的发生,被称作“保护因子”。

在日常生活中,中年人如何做到平衡膳食?有几点可供参考:①每天所吃的食物中应有一定数量的能提供优质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品;②在此基础上再补足热能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中年女子,决不能为身体苗条而过于节食;⑧科学的烹调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其营养素含量;④合理的进膳制度,日三餐按热能的需要分配,早、晚餐各占一日总热量的30%,中餐占40%,就食物成分来说,蛋白餐应放在工作前吃,而不应放在睡前。

和谐适度的性生活

人生活在男女组成的社会中,性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孟子》云:“食、色,性也。”《礼记》亦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围绕与性有关的活动是人的本能要求。因此,古圣先哲不主张违背自然规律的禁欲主义,无疑是正确的。

你不难发现中年人仍特别珍惜自己的容貌及性特征,这种心理上的追求自有科学道理,凡是对生活充满生机,在伴侣之间将更富有魅力;反之,生活懒散,不修边幅,削弱自我形象,生活中每每失去欢乐,能直接影响夫妻间对性生活的兴趣。另一点,中年人对自己性生活喜欢用“力不从心”这一字眼,事实上并非如此,务必不要为偶然的不成功而担忧,担忧只会增加心理压力,这才是可怕的,因为40岁以后的男子最易患心理性阳萎。

但是也必须看到,50岁以后性生活的质量将会逐步降低,这与生殖器官的功能衰退是分不开的。诸如对性刺激所作反应速度变慢,阴茎硬挺及女子阴道润滑不足,性反应高潮减弱,这些现象对平时房事不节者会过早地出现。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提出,年过四十可须注意“养性·房中补益”的观点,强调夫妇双方在性器官功能相对下降时仍保持性欲满足所带来的乐趣,但房中补益必须是以养性为前提,这一点做到并不像说的那末容易。我们可再回复到古代圣贤的论述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会帮助你真正明白个中情趣。《乐论》云:“以道行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朱熹《论语集注》日:“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所以我们提醒中年人性生活的准则为四个字:“和谐适度”。

欢乐自寻怡养自得

毋庸讳言,中年人都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工作,解决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食、衣、住、行等,当这些任务完成之后,他们的肢体和精神疲劳要寻求生理和心理的放松。在经济结构新旧交替的今天,在中年人身上依然存在旧意识的烙印,一方面面处新潮流感到生活节奏紧张;另一方面又羡慕更多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和更多的生活资料进入家庭,同时渴望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保持工作娱乐两不误,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认为工作和娱乐是当代生活中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互补,所以千万不要忽视欢乐在生活中的意义。 古人云:“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养生莫如养性,养性莫若养德”。历史上很多高寿长者,都有温、良、恭、谦、让的个性习惯。中年人在事业上更富有责任心,但不免时露骄傲;待人接物诚恳坦率,偶或又失之急躁,所以说戒骄戒躁是养性养德的经验总结。人是有着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一个人的道德伦理观念对其心理状况起重大影响。道德高尚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其处于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对社会、同志、工作、困难,总以正确态度对待,助人为乐,养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自己也获得精神满足。陈从周先生赠我一幅对联云:“仁心留德。道纯衍馨。”意义深长。

中年进补的学问

人至中年之后,气血失衡,以致脏腑形体渐衰。进补的目的,是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机体恢复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补”是利用药物的偏

“衡”是中医养生最基本的主体思想。胜来纠正人体中阴阳气血的不平衡,由于人的体质各异,

男女老少有别,人参补气、洋参滋阴、鹿茸壮阳、阿胶养血,各有不同。如阴阳不辨,气血不分,补其有余、实其所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病未去而用人参,则非独元气不足而病遂固,诸药罔治,终无愈期。”说的是不当补而补的为害。服补品 当以辨证论治为纲领,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平其有余。补其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盲目求补者日众,小病大补,孩提之辈也以服膏滋为尚,滥用吉林人参、绿毛枫斗和冬虫夏草,只求价昂,不讲气血平衡,于事无补,多不足取。

《易经》目;“天行健,君子以自疆不息。”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也应像天体运行那样气血昼夜流行不息,则生命健而有力,不生疾患。中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功能逐渐减弱,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废物停留体内,势必造成气血流行阻滞,影响健康。因此,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促使机体气血流畅,消除代谢产物,使脏腑、气血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动态平稳,也是一种进补的方法。

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发现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不是“虚”,而是气血失畅失衡,瘀血作祟的结果,所以主张以动养生。中年人除坚持适当运动,以促气血流畅外,服一些调气活血药,也能强身防病。即使是虚象十分明显的人也不宜滥施蛮补。补品性多粘腻,纯补峻补每致壅滞气血,反遭其害。临床纠正之法凡二,一则将补药与活血药合于一方之内,二则参以运脾之味,动静结合,补而不滞,既能消除补药的粘腻之弊,又可充分发挥补药的功效,有一举两得之妙。

锻炼与身心方面

人到中年很需要锻炼,但选择锻炼项目很重要。下面介绍几类适合中年人锻炼的内容。 第一类,着重增强心肺功能的锻炼项目。比如,健身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类锻炼可增强中年人的心肺功能,是中年人保持心脏健康,推迟衰老的好方式。

第二类,主要增强肌肉力量的锻炼项目。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原地向上跳、跑步等,有助肌肉力量的增强。

第三类,娱乐性较浓的锻炼项目。如保龄球等运动,就是娱乐性强而又适合中年人体力状况的一项娱乐性体育活动;旅游也是既能健身又富有娱乐性的项目;另外,钓鱼、划船、跳舞等也都是寓健身于娱乐之中的活动。

第四类,缓慢放松性的锻炼项目。中年人工作比较重,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因此选择一些放松性的有缓解精神及肌肉紧张的锻炼项目是合适的。如太极拳、散步等。

第五类,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体操。如“练功十八法”、“颈椎病防治操”、“降压舒心操”等,这类练习多为针对某一类疾病而编制的。

中年人在锻炼时间上可视情况合理安排。如早晨锻炼半个小时,先慢跑10分钟,做5-10分钟拳操或肌肉力量练习,再步行或慢跑5-10分钟。上下班可有意识步行1-2站路再乘车。晚饭后散步15分钟。每周可进行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

活动量要科学适当,可用心率掌握,一般40-49岁的人活动时心率标准,每分钟在115-120次左右,50-59岁的人每分钟在110次左右比较合适。

易经中的心理养生思想(上)

易经就是《周易》,该书包罗万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查往彰来,探微显幽。《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以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六爻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地影响,指导了传统中医,特别是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易经对心理养生有着深刻的认识,一些卦象反映了古代对于心理养生的深刻认识,即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心理、意识等,达到精神的平衡和稳定,最终实现健康完美的身心状态。 我本人二十年来把现代心理学巨头的书籍几乎泛读了个遍,客观地讲,现代心理学、现代养生学都能在易经中找到活水源泉。都说弗洛伊德是心理科学的鼻祖,如果你读懂了易经,你会赞叹,原来易经早就包含精神分析内容了,而且综合了现代心理学界所有派别提出的原理,所以心理学的发源地应改为中国。易经的核心方法象、数、理就是综合分析了各种因素,然后做出最接近事实的判断,提出最管用的指导思路。 易经卦象中的心理养生总则包括顺应自然、保健预防、调摄精神、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其中,身心和谐是心理养生的终极目的,保健预防和调摄精神是心理养生的手段,顺应自然则是心理养生的前提。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使身体和心理朝着符合自然规律的正确方向发展,不致因“逆天而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保健预防实现身体的安全,调摄精神则实现心理的宽适,同时遵循两方面的养生法则,才能最终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状态。 一、顺应自然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就是养生的最高智慧。《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即说明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自然的四时阴阳变化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万物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人的生活起居和养生活动也必须与四时季节相适应。顺其自然的心理养生原则,也就是顺从节气季节的变化,使人的精神面貌与大自然协调统一,在相应的季节有相应的精神状态。 《周易•丰卦•彖传下》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这是讲太阳到了午时就要开始偏西,月亮圆了就要开始亏缺。天地间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人们必须要顺从日月盈亏等自然规律的变化。 《周易•乾卦•文言传》还进一步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是说君子的德行,要符合天地的规律,要符合日月的光彩,要符合春、夏、秋、冬四季的时序,要与鬼神的吉凶相契合。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违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古代养生学中的“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即是据此引申发展而成。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演变直接受到时令节气,地理环境,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的影响,因此,在治病用药时,须灵活处理这些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制订出适合的治疗方法。 二、保健预防 《黄帝内经》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说明了保健预防的重要性。心理养生可以调养已经出现的身心问题,但最好是在出现问题之前就做好预防,随时保持精神心理的健康。在精神心理状态出现恶化之前,及时调整自身的习惯和行为,做到未病先防,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养生。 保健预防,也可说是“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意思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要开始预防,疾病发生之后及时诊断治疗,防止疾病的传变,防止疾病的恶化与复发等。“治未病”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周易•艮卦》云:“艮其趾,无咎,利永贞。”意思是:注意保护脚趾,不会有灾祸,有利于长久吉利。脚趾只是四肢之末端,但是也要严加防范,因为伤到脚趾就会行动不便,还可能发展成严重的感染。这种防微杜渐的思想对于其后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云:“履霜,坚冰至。”意思是:脚下踩到了薄霜,结成坚实冰层的时令就快要到了,为了抵御寒冬,就要早做准备。这句爻辞说明,坏的事物是从微小之处起源的,为了防止恶化,要及时作出改变和调整。养生就是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病患,减轻病痛,延迟衰老,长命百岁。 三、调摄精神 精神的保养是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促进人体健康,恶劣的精神状态则易加速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如履卦九二爻辞说:“履道坦坦”, 本义是小心行走在平坦宽广的大道上,后引申为要心胸宽大才能维护身心健康。中医中的“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过度的情绪会导致心理失衡,伤害到心、肝、脾、肺、肾等相应脏腑,从而影响健康。所以调摄精神是养生的首要要求。 四、身心和谐 《周易》体现了身心和谐的思想,即平衡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健康强壮的身体反过来又促成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如豫卦,上卦震为雷,下卦坤为地,雷声震撼,欢欣喜悦,人心欢乐。意思是保持美好的心情有助于身体健康。其六五爻辞云:“贞疾,恒不死。”贞,正也;疾,病也。意思是说:占问疾病,会痊愈并长久不死。在总卦中的含义是,人们坚守正义,心情愉快,就能预防疾病,身体健康而不会暴亡早夭。《周易•豫卦•象传上》云:“恒不死,中未亡也。”其含义是,应该进行不断的运动锻炼,扶植体内的浩然正气,才能达到“总也不死”的效果。如《周易•乾卦•象传上》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机体中气十足,自然就可以抵御邪气的侵扰,健康而长久地活着。这种身心和谐的思想对后世的养生学很有启发。 《周易》对心理养生学的指导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虽然产生于古代,其中蕴含的很多规律和道理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认真学习《周易》对现代人的心理养生具有实践价值和深远意义。现代人虽然拥有丰裕优厚的物质生活,但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快速的社会节奏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常常力不从心、身心俱疲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往往是在重大疾病之前身体发出的警告。为了改善这种亚健康状态,现代人往往重视饮食的补养、保健品的滋补、运动健身的习惯等而忽视精神心理的调养,而很多身体的疾病实际大部分是由精神因素所造成。因此,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恶化了生理上的感觉,生理上的不适又加重了精神心理的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日趋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重归古代先贤的指导,重视心理养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人的养生困境。《周易》中的心理养生思想,总结起来: 精神内守——保持安静平和的精神状态; 抑止邪念——除去心中的贪欲恶念; 身不妄为——保持思想行为的正当; 文化熏陶——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心神安定——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疏导——学会宣泄和倾诉烦恼; 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与积极进取易经博大精深,含义隽永,本人研习此中关于心理养生的学问不过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还望同道不吝指教。

为什么要维持阴阳平衡?

——�0�2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这种平衡需要呵护,一旦养生不慎,就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而危害健康。——�0�2辨证论治,纠正盛衰中医治病就是通过辨证论治,明确人体是哪一脏器或哪一部分阴阳失调,然后用药物纠正阴阳偏盛或偏衰,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病就可以好了。——�0�2养生原则,平衡阴阳阴阳失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正常情况下,阴阳是互根、互补、互制的,说通俗一点,正常人体的生命功能与物质之间是互补互制的,也就是说阳气与阴精是互根的。一旦出现一方不足或有余,人体的另一方就会来代偿、弥补,目的在于纠正失衡,维持阳气与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失衡,不能相辅相成,代偿功能失调,就会呈现阴阳失调而产生种种健康问题。——�0�2阴阳轻度失衡可导致长期亚健康状态——�0�2阴阳中度失衡导致疾病、早衰——�0�2阴阳重度失衡导致重病——阴阳离决则生命终止,即死亡

周易对中医养生学有什么影响?

易道是人类文明标志性启点!抱括养生健康,如阴阳组合成八卦,五个八卦体组成,五行相生相克协调互补,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三九养生有哪些好处?做哪些保养更适合?

三九天养生有何好处 为什么要在三九天养生

三九天养生

因为三九天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所以这段时间的养生也非常的重要,为了在寒冷的冬季保持身体健康,一般会在三九天内补充营养、滋补身体。

三九天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候,而且处于一年的末尾,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进补。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严寒,正是大自然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此时灸,可以利用冬季万物生机潜伏于内、闭藏不泄的生理特点,以达到益气壮阳、祛阴散寒、滋补强身的目的。

三九天如何养生?

三九天如何养生?

三九天

1、饮好两头水

饮水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还是一种理想的保健手段,尤其是在一早一晚。

冬季,因气候寒冷,活动量相对减少,机体失水量较少,一些老年人便少饮甚至不饮水,有的只是感到口渴时才饮水,这对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一旦出现渴感就表明体内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出现轻度脱水,对身体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冬季,老年人应保持经常饮水的良好习惯,每天有规律地分段定时饮足适量的水,尤其是要饮好“两头水”

每天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应各饮一大杯水,这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2、养精蓄锐重在“闭藏”

冬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尤其要注意保养。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有详细记载:“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段话阐述了冬季生活起居及精神调摄的原则。

3、生活起居

强调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所以,提醒平时习惯早起外出运动的老年朋友,在隆冬季节里,应待阳光出现,并做好保暖防护再出门,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受寒,或发生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发作等意外。

4、精神调摄

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明确指出:“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冬季调养精神,除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外,积极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或是养花种草、节假日结伴郊游、爬山等,也会让人精神愉悦,身心健康。

5、冬令进补三春打虎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

6、抓紧进补时间

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

有关专家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

如何正确的养生

如何正确的养生

如何正确的养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已经非常讲究养生的生活,但是养生是要讲究方法的。那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如何正确的养生的相关信息,一起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正确的养生1

人体使用与汽车使用类似,也需要经常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率”,延长“人体”使用寿命。这时候你需要一本“人体使用手册”。

一、如何正确养生—早睡早起少喝酒、食疗作用一般

所谓养生,并不是要吃多么好的东西。

大家经常说养生要吃人参,那么人参到底起到什么作用?一般来说,人参往往要搭配老母鸡吃;人参发挥的功能是:把人体中的血液抽到胃里面然后参与消化吸收,让老母鸡的营养更好的被人体吸收,其实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作用。包括阿胶也是一样,它是有凝血的功能,但并不是吃了阿胶就补血了,反而血液粘度比较高的人并不适合吃。

很多人想通过吃什么能把身体补好,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真正的养生是怎么去不伤害我们的身体。

举个例子,能喝酒的人是先天性的肝脏功能比一般人要好一些,但是如果天天喝就会对肝脏产生一种长期负担,那么他后期的身体反而不如一般人。再举个例子,比如奥迪和奥拓,如果一辆奥拓一直走平路也经常保养,那么它大概率会比走坑洼不平的路、也不怎么保养的奥迪使用年份更长。人体也是如此,平时“保养”更有助于延长寿命。

然鹅,当前大多数人的平时生活状态却很“消耗”身体。早上起来,随便吃点(甚至可能不吃饭),中午餐厅快速吃点,到了晚上吃吃喝喝,完事可能还要第二场、第三场,这对身体的消耗是很大的。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11点之前应该进入深睡眠状态。这时候身体开始打扫垃圾,这和我们海信一直在推的5S一个道理。11点是我们肝胆开始排毒的时候,也是身体开始清扫垃圾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再吃些什么是在给身体增加负担,这个完全不是说你吃什么东西能补回来的,它跟吃什么关系都没有。现在的人很少是因为吃得不好而产生营养不良,大部分人都是营养过剩。

二、保持脊柱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脊柱:脊柱上承颅骨(头)、下联髋骨(骨盆),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在人体中十分重要。

人体的脊椎有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我们先从骨盆开始从下往上讲:

1、骨盆

骨盆就是人体的底座,就像大树的根一样。在往上就是脊椎(包括腰椎胸椎颈椎)。如果底座不稳了,上面的脊椎就会发生偏位,所以有很多人腰疼、下肢不舒服、妇科炎症,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骨盆的问题。

平时所说的两条腿长短不一就是骨盆引起的。现在很多人都有跷二郎腿的习惯,假如只跷一侧则会骨盆歪曲,但行走的时候上身还要保持垂直状态,这就会让胸椎和腰椎向另一侧偏;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腿长短不一、肩高低不平。久而久之导致其他关节也会受力不均,最终引起膝关节、踝关节等其他关节疼痛。

在夏天的时候也要注意膝关节保暖,因为这时候天热汗毛孔打开,受风会更容易会引起疼痛。

2、腰椎、胸椎

腰椎间盘突出比例相对男性更大。因为在生产时骨盆需要打开,闭合的时候也可能出现闭合不好,则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人在20岁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因为人直立行走的原因,上半身的重量全部承受在腰部,当积压时间一长、力量一大就有可能出现腰椎间盘膨出,严重就会突出。越胖的人腰部压力越大,这时候患病率就越高。

腰椎的问题其实都是肌群劳损引起的。什么是肌肉劳损呢,如果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弯曲姿势,一侧拉力绷紧另一侧松弛,这样一侧肌肉力量变强另一侧力量变弱,久而久之则会产生一侧肌肉劳损。这时候如果有咳嗦、打冷战等因素时,就可能会引起闪腰。

腰椎间盘突出很难复位,但可以缓解;一个做法就是拉单杠,通过重力把间隙拉开。然后再通过加强臀肌、腹肌等肌肉群力量,来分担腰椎的受力。

胸椎主要就是坐姿的问题,要平时注意坐姿时刻保持垂直。

3、颈椎

,颈曲往前,胸曲往后。S型的脊椎可以便于人保持平衡的状态,如果长时间的低头会导致颈椎变直,这就会影响椎动脉、神经产生病变。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失眠、手指麻木、头晕头痛。所以大家工作的时候要垫高电脑,减少长时间的低头。

现在随着科技的普及,手机电脑成为标配,也是大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大家长时间的盯着电脑,如果姿势再不标准,势必会影响颈椎与腰椎的健康。既然我们离不开它们,但我们可以改善使用方法,从而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一个建议是--垫高电脑,使得尽可能的平视屏幕,这会减轻对颈椎的损伤。

一个养护颈椎的小方法—抖抖肩膀,可顺时针可逆时针;也可以绕圈。

预防颈椎病—拉伸肩胛提肌(深色部分),顺着肩胛骨往上找到顶点,然后按压点逆向拉伸头部(注意力度不能过大),不懂可私聊,百元/次呦~

通过拉伸肩胛提肌可放松颈部,也可缓解头晕。头脑不清、颈肩高血压等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就是因为颈肩太紧,使得给大脑供血的血管变细,最终导致供血变足。

4、脊柱侧弯是如何引起的:

通过上面知识,大家想必清楚脊柱侧弯的危害了。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主要有五种:

1、“扛”书包、“扛”重物,受力不均导致姿态变形;

2、坐姿、站姿不对,导致脊柱受力变形;

3、跷二郎腿,使骨盆变形最终导致脊柱侧弯;

4、睡姿不正确,正确的睡姿是双脚合并,侧躺睡姿;

5、扁平足、高弓足引起的走路姿势不对,最终引起脊柱侧弯。

我们要在平时生活中加以注意,改善这些对身体不利的日常习惯。

三、如何预防疾病

在疾病发生之前改善日常习惯这才是养生之道;而不是得病之后才改善。因此预防疾病尤为关键,那么我们如何预防呢?

对于引起疾病的因素,除日常习惯外,还有外因及内因;

内因就是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

外因就是外界环境,如吹空调、淋雨等等。风寒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外因,所谓万病寒为因。保暖很重要,大家不要再露踝、露脐了。

那怎么把内因降到最低呢,就是学习古人的中庸之道,不要有过激的情绪;当情绪过激时也可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危害:

方法一:怎么处理上火:可以按太冲穴泄肝火(长期按可使脾气温和)。人上火是最主要还是自己思维的问题,改变思维模式减少被外界环境影响(推荐《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方法二:怎么减少胸闷:空掌拍心包经(臂弯处),可出现红点(痧)黑点等,一天可消除,期间不要碰凉水。

心脏是往外打血的'源泉,把心包经打开,那么心脏状态就好,人也不容易出其他问题。

方法三:如何缓解眼睛疲劳,耳后的高骨,其下后的肉用大拇指按住会感觉酸胀,闭上眼睛两侧同时用力停留15S后松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远处来讲:如果前期不注意,随着年龄的增大,就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从近处来看:如果生活不注意而引起疾病,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所以学习“怎么保养人体”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正确的养生2

1、“顺”

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

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2、“静”

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3、“修”

修身行善烦恼少。《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4、“调”

多做深长呼吸。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如何正确的养生3

多茶少烟

茶对人体的益处很多,可生津止渴,消除疲劳,清肝明目,还能防癌,抗衰老,延年益寿等。而吸烟能使多种组织和器官产生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使血氧量下降,血压增高,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多水少酒

常饮凉开水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改善免疫功能。习惯饮凉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活性提高,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积累减少,不容易感到疲劳。老年人每天清晨饮一杯凉开水,日久可产生神奇的益寿功效。大量饮酒可损害胃肠黏膜,引起胃溃疡、胃出血可伤肝,诱发心脏病和中风酒后怀孕可能造成胎儿畸型或智力低下。

多菜少肉

食肉过多,会导致血脂、血黏度升高,体重超标等。而蔬菜不但味美可口,还能软化血管,增强毛细血管弹性,清热解毒,抗衰老。

多嚼少食

咀嚼不但能帮助消化,还可使人的患病率大大降低,有助健康。少食指适当增加饮食次数,减少每次的食量,这样可减少肠胃负担。

多醋少盐

食盐过多的人易患高血压、脑中风、肾病等。每天适量喝点醋,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很有益处。

多笑少怒

怒则伤身,容易造成大脑神经紊乱,思绪混乱,情绪不佳,打乱人体平衡。怒能引发毒素在体内积累,使人减寿。

多眠少愁

忧愁和烦恼改变不了任何事情,而且还会影响人体调节系统的平衡。缺少睡眠将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通常睡眠时间以每天8小时为宜。

多浴少衣

适当减少衣服,让机体逐渐适应环境,可增强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沐浴可使肌肤受到适当的按摩,血液通畅,消除疲劳,提神醒脑。

多练少药

一个人身体健康,首先要靠自我保健,不能只靠医生开药方。不但要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养成乐观处事、心理开朗的健康人生观。

多动少停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助于调节人体平衡,增强免疫力。而懒惰则易引起思维迟钝、机体素质下降,易患心理疾病。

返回顶部